钢轮式耐磨试验机作为评估沥青路面抗滑性能的重要设备,广泛应用于道路工程的质量控制与科研测试中。其核心原理是通过模拟车辆轮胎对路面的反复碾压与摩擦作用,量化材料在特定条件下的磨损程度,从而间接反映其抗滑能力。然而,若操作不规范或参数设置不当,将直接影响测试结果的准确性与可比性。
首先,在试验前需确保试件制备符合标准要求。沥青混合料应按照设计级配拌合,并在规定温度下压实成型,表面平整无明显缺陷。试件尺寸通常为300 mm×300 mm×50 mm,且养护时间不少于24小时。其次,试验机的关键参数如钢轮荷载(通常为725 N)、转速(约30 r/min)、水温(20±2℃)及喷水量等,必须严格校准并记录。这些参数直接关系到磨耗量的计算精度。
试验过程中,应控制环境温湿度,避免因温度波动导致沥青软化或硬化,影响磨损行为。同时,每次试验前后需对钢轮表面进行清洁与检查,防止残留颗粒干扰后续测试。试验结束后,依据质量损失或纹理深度变化计算磨耗值,并结合摆值(BPN)或横向力系数(SFC)等指标综合评价抗滑性能。

值得注意的是,不同国家和地区对抗滑性能的评价体系存在差异。我国《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》(JTG E20)明确规定了钢轮式耐磨试验的操作流程与判定标准。因此,在实际应用中,应严格遵循相关规范,确保数据具有可比性和工程指导意义。此外,定期对设备进行计量校准和功能验证,也是保障测试结果可靠性的关键环节。
综上所述,钢轮式耐磨试验机在沥青路面抗滑性能评价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,但其应用必须建立在标准化、规范化操作基础之上,方能为道路安全提供科学支撑。